釐清客戶需求|凝聚想像(get on board)
台灣知名科技財經媒體《數位時代》今年邁向 25 周年,也在此之際推出 25 周年特別號「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Be Young and Beyond」,不僅深入訪談多位台灣代表性創業家,分享他們的破浪歷程;也希望在此期刊物中,嘗試以細膩感性的文字書寫,記錄邏輯理性的科技創業歷程。
確認合作|成為夥伴(team up)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受到《數位時代》邀請,以編輯協力的角色,搭起「文學」與「科技創業」之間的橋樑。

前期調研|知識裝備(get ready)
我們研究科技產業中多位代表性人物在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同時盤點台灣文學界中與這些創業故事有相關連結的作家,作為共創對象。
策略發想|擬定路徑(map out)
我們依據《數位時代》選定的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Open 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Meta 創辦人祖克柏四位科技巨擘及其創業關鍵字,邀請台灣新銳作家,從文學之眼出發,看見四位創業巨人的冒險與跌宕。
執行|探險遠征(hit the road)
我們邀請與賈伯斯同樣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臺灣文學金典獎得主——作家廖瞇,分享賈伯斯如何透過大膽開創,讓昔日的「不可能」變得如今的「理所當然」;由畢業於台大電機系、曾任軟體工程師的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得主——作家黃昱嘉,看見山姆・奧特曼如何憑藉對信念與夥伴的愛,在創業荊棘路上保持韌性;由曾參與真人及 AI 協作文學計畫的林榮三文學獎得主——作家蕭詒徽,分析黃仁勳如何清醒地追夢;最後由在社群上擁有廣大影響力,且連續四年蟬聯誠品十大華文作家的張西,挖掘祖克柏如何創造了「既是蜜糖,也是炸藥」的社群世界。


交付|抵達遠方(reach the wonderland)
平凡製作很開心能從編輯角度參與《數位時代》 25 周年盛會,以不同視角重新凝視科技與人的關係;也希望透過這些精彩內容,讓更多人看見科技與生活的兩面一體,拉近創業家與大眾的關係,讓科技創業的歷程有了數字以外的比拼,更加地溫暖且富有人性。

credits
製作人
陳君毅
撰文
陳君毅、黃昱嘉、蕭詒徽、廖瞇、張西
編輯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謝宗穎
攝影
蔡仁譯
美術
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