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客戶需求|凝聚想像(get on board)
在嘉義建城 321 年之際,具有百年歷史的東門派出所正式定名為「嘉義文學館:東門町 1923」,打造屬於嘉義文學的家。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期盼進一步透過展覽與系列活動,使嘉義文學館成為成為市民發想靈感的場所、在地書寫與創意交流的平台。

確認合作|成為夥伴(team up)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很榮幸受到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之邀,於 2025 年推出三檔文學特展,希望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觀眾親近文學,並走入富有歷史意義的城市地標。
前期調研|知識裝備(get ready)
作為嘉義文學館的首檔展覽,我們從鄰近文學館、有嘉義人的大廚房之稱的「嘉義東市場」出發,爬梳作家創作的嘉義飲食、市場相關文學,更探尋東市場內飲食店家,以詩句、文字記錄店家故事以及拿手好菜。
策略發想|擬定路徑(map out)
展覽以「文學東市場:這次,我們交易的是詩(This Time, We Trade in Literature)」為題,結合展覽與工作坊,邀請觀眾如同日常採買般,輕鬆地走進文學世界。

執行|探險遠征(hit the road)
展覽邀請人們想像一座市場,熙來攘往,叫賣聲此起彼落。貨架上,不是青菜魚肉,而是詩句的段落;攤位間擺放的,也不是秤盤與砝碼,而是字詞的韻腳與節奏。


呼應市場主題,本次主視覺也邀請擅長描繪在地風貌的知名插畫家湯士賢 Cecil Tang 操刀。其構圖以嘉義東市場為核心,在綠色稿紙上長出牛雜攤、米糕攤、楊桃汁攤、春捲攤等熟悉的市場攤位;色彩則繽紛飽滿,呼應市場的熱鬧氣息,以細緻入微的筆觸、趣味溫潤的風格,構築出市場的美味風景。


於是,當人們走進主展區「嘉義文學館:東門町 1923」,首先將能在「販售詩詞」的誠實商店中,看見一張張富有特色的「詩籤」。詩籤上精選多位與嘉義深有淵源的作家作品,並節錄其中描述嘉義飲食的字句。觀眾可拿起一旁的「詩幣」,並在「詩幣」背後留下創作,為詩幣賦予價值,便能憑「詩幣」購買「詩籤」,以詩取詩、等價交換。
接著,觀眾則將發現文學也能「以耳咀嚼」。在此,展覽不僅展出嘉義相關文學作品中「從產地到餐桌」的獨特內容,也邀請作家及嘉義創意人親自朗讀充滿香氣的飲食字句,觀眾能戴起耳機,藉由耳邊的細細訴說,聽見飲食文學的魅力。


再來走進下一區,則能看見嘉義詩人洪崇德深入嘉義東市場,聆聽「頭家」的攤商故事後,為他們書寫出的詩作與報導文字。從生鮮豬肉攤到手炒肉鬆,從店家介紹到生活哲學,閱讀一回,彷彿置身攤前,香氣撲面。展覽更規劃相關假日工作坊,由嘉義東市場「頭家」領銜,各攤「手路」絕不藏私。除在嘉義文學館主展區之外,也設有衛星展區嘉義市文化局圖書館,精選多位與嘉義深有淵源的作家作品,節錄其詩作、散文、小說等作品中描述嘉義飲食的字句,邀請觀眾用輕盈、趣味的方式親近文學。


交付|抵達遠方(reach the wonderland)
「文學東市場:這次,我們交易的是詩(This Time, We Trade in Literature)」將熱鬧開市為期兩個月,我們誠摯邀請觀眾走入販售新鮮現流的靈感市場,細品有滋有味的在地故事。

credits
指導單位
嘉義市政府
主辦單位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策展單位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展場設計
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
主視覺插畫
湯士賢 Cecil Tang
展場視覺設計
張翔
展場音樂設計
故事留聲
平面攝影
Rafael Wu、蘇玟羽(酥酥)
動態影像
種種影像工作室
詩籤插畫
陳宛昀
朗讀錄製協力
李冠億(大件)、配魚 Say Say
新詩創作暨採訪
洪崇德
文學滋味合作店家
日益商號、桃城東門真情味肉乾肉鬆、國棟湯圓粉條冰甜米糕、勝大製麵
特別感謝
Chio、下港女子、吳靜雯、李佳芳、李昂、林佳慧、林玟圻、侯芷芸、張元任、梁紹偉、陳俊文、陳冠彰、魚夫、渡也、黃奕豪、嘉義異鄉人、劉子新、鄭順聰、鍾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