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Design EXPO’25 “Path of Pîng-an”

2025 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service
  • 策展企畫 curation planning
  • 展覽論述 copywriting
  • 設計統籌 design coordination
  • 藝術指導 art direction
  • 展覽執行 curation execution
date

2025.10.10 Fri~ 2025.10.26 Sun.

location

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釐清客戶需求|凝聚想像(get on board)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彰化縣政府主辦,「2025 台灣設計展」首度移師彰化,以「彰化行(((CHANGHUA)))」之名規劃三大展區,展覽橫跨彰化、鹿港、田尾、田中四大鄉鎮市,共 14 處主題場域,打開這座山河相傍,孕育農、漁、牧、工業、能源電力等多元產業的富饒之城。

確認合作|成為夥伴(team up)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受到彰化縣政府文化局之邀,攜手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與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共同策劃位於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的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我們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走入從家戶到庄頭的信仰現場;引領觀者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前期調研|知識裝備(get ready)

在 1928 年興建的鹿港公會堂,其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近百年來,這裡一直是承載民俗與公共記憶的重要場域。回應場館歷史脈絡,我們與發落文化以「平安」為題,透過閱讀文獻、實地訪談調查與請益文史顧問,共同梳理彰化的民俗節慶。

攝影|西照日影像 sai-tsiò-lit
攝影|西照日影像 sai-tsiò-lit
攝影|西照日影像 sai-tsiò-lit
攝影|西照日影像 sai-tsiò-lit

策略發想|擬定路徑(map out)

我們盤點出在本次展覽重點演繹的 13 個歲時節慶及民俗文化,藉由實地影像紀錄、資訊設計、參與式體驗和大幅投影,以及一一蒐羅、展示各式香案供品及祈福物件,帶領觀眾走入從家戶到庄頭的信仰現場,最後在互動遊戲裡輕步走向心底所嚮往的平安。邀請觀者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同時,我們特意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萌態可掬的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執行|探險遠征(hit the road)

於是,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在「平安的起點 The Beginning of Pîng-an」將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 25 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 Walking the Path of Pîng-an Together」。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敘事,娓娓道來其背後的生活智慧與信仰傳承。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除了靜態觀賞,我們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蹽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六面大型圓弧投影懸掛於展區上方,營造出沉浸式氛圍。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以及延續百年的節俗與儀式影像,彷彿真實重現眼前。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咒、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來到台上,鹿港獨有的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可抽取共 26 款獨家平安小卡,依照指示前進步數,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在展期間更有民俗音樂演出及導覽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交付|抵達遠方(reach the wonderland)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引領觀眾走過四時節序與生活場景,從感受歲時節慶的流轉,到體會節俗凝聚的情感。經過這趟平安之行後,願這份源自土地的祝福,陪伴在婆娑之洋、多山之島上,每一位在日常中守護彼此的人們身旁,靜靜流轉,源遠流長。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攝影|苗嘉澍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攝影|白儀芳
credits
指導單位

經濟部、彰化縣政府

主辦單位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彰化縣政府各局處

執行單位

台灣設計研究院、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策展單位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共同策展

發落文化

策展人

黃銘彰、顏震宇

內容總監

郭慧

專案經理

陳亭伊

專案協力

周彥語、周姿霈

文史內容顧問

莊研育、林茂賢、陳仕賢

展場設計

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

主視覺設計

張翔、下一頁設計

資訊整合繪製

下一頁設計

展覽影像製作

西照日影像、陳定南(程楠)

互動裝置設計

馥谷餘

展場音樂設計

農村武裝青年 — 俐君&阿達

動態設計

叉圈影畫 nonxo studio

展覽內容協力

蘇容諄

展場設計協力

林子虹

地景模型製作

林芃

內容翻譯

韞藝術工作室

文創品合作

云禾工坊(施寳容)、泓棨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格蕾絲名牌毛巾)、施金玉沐香齋、陳淑卿

投影機贊助

BenQ

展品協力與製作

(依首字及姓氏筆畫排列)同安寮十二庄大總理陳有明、同安寮福 安宮、伸港福安宮十八庄(汴頭村永慶宮、十八張慶安宮、埤墘村順興宮、定興村興 安宮、蚵寮村代天府、全興村興和宮、東溪埔保安宮、頂溪埔龍德宮、湖內里朝天 宮、東溪底廣勝宮、東竹圍東聖宮、曾家村正安宮、泉厝村保安宮、七嘉村文德宮、 崙仔頂永安宮、六塊寮泰元宮、海尾村寶天宮、泉州村泉安宮、泉州村順天宮、什股 村玉興宮、溪底村泰平宮、大同村欽天太子宮、水尾庄九玄宮、后湖庄泰興宮、伸港 福安宮)、吳江浚、枋橋頭天門宮、社尾慈安宮、芬園天公會、花壇白沙坑文德宮、 施金蘭、紀筱榆、孫華廷、黃朱平、新大成藝品行、新梨工作室、彰化縣二水鄉源泉 社區發展協會、臺北市三腳渡龍舟文化發展協會、彰化南瑤宮、蔡翠薇、顏伯良、高 雄聖南宮模型會舘、聖尊設計、翰客廟藝文創

特別感謝

(依首字及姓氏筆畫排列)YouTube 蔡淘貴頻道、三和珍食品行(許閔 皓)、云朵、方怡中、王雅瑄、田尾睦宜村陳家、艸非火 Fake Fire Atelier、吳綉 釧、李奕興、法爾影像、阿愷之聲 Podcast 王麒愷、阿義手工麵線(林正義、廖麗 美)、施振榮、施宣發、洪浚騰、洪睿謙、徐月梅、振榮行(許璧還)、翁基禎一家 (翁基禎、陳俞君、棠棠、喬喬)、曹家寧、梁家維、梁嘉晃、梁語芯、郭映孜、郭 映辰、陳映安、陳振家、陳錦煌手工蒸籠(陳錦煌)、陳薏媁、頂新和德文教基金 會、凱擘大彰化新聞、黃耀霆、彰化縣永靖鄉共好協會、趙守彥、蔡麗月、鄭葡萄、 賴陳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