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客戶需求|凝聚想像(get on board)
延續 2023 年「嘉義美街圖鑑」計畫,2024 年嘉義市政府再度攜手深耕地方的辵辵計画+木更 Mugeneration、大象設計、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種種影像、一宇橙數位科技、如此表達等團隊,以美「物」為主題,串連 20 間店家,透過「失物招領」意象,挖掘嘉義蘭井街地方文化及產業技藝。
確認合作|成為夥伴(team up)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十分榮幸應總策規畫「辵辵計画+木更 Mugeneration」之邀擔綱刊物統籌,透過文字採集及圖文整合手藝,挖掘蘭井街區與店家今昔故事,匯集成一本交織情感與物件、過去與如今的「美物圖鑑」。

前期調研|知識裝備(get ready)
我們爬梳資料後發現,「蘭井街」命名源自於荷蘭人於三百年前所開鑿的「紅毛井」,這口水井供應當時居民的民生用水,也因而成為蘭井街繁榮的起點,而後周邊一帶便成為昔日嘉義舊城的信仰、民生、商業重要核心區域。鄰近街區更包含歷史悠久的嘉邑城隍廟、雙忠廟,民生重地嘉義東市場以及傳承手藝的劍虹菜刀行、盛芳珍餅舖、勝安中藥行,和舊屋新生的木商珈琲、新華美西裝社等特色店家。
策略發想|擬定路徑(map out)
為了表現出蘭井街的今昔特色及文化脈絡,我們決定從「物」出發,透過挖掘、梳理店家代表物件故事,勾勒出 20 間串連店家的民生風貌,以寧靜的姿態,娓娓道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各樣人物、事物與器物,形成一份「會說話的閱讀物件」。在此企畫下,刊物不只是一份可輕鬆隨行翻閱的跑店集章地圖外,更是一本介紹串連店家的小冊,半立體摺頁的形式就像一個微型美物展示所,讓散落在城市的物件,被閱讀者走訪攜帶、欣賞、留存。
執行|探險遠征(hit the road)
我們訪談蘭井街上 20 間店家,看見物件背後的故事,像是三哥肉乾店裡那店長父執輩秤肉乾的「時鐘秤」,記憶著從當年市場裡的小攤販,一步步擁有如今氣派獨棟店面的故事;咱台灣人的冰,則透過一把把削去地瓜外皮以製作蜜地瓜的「地瓜削刀」傳承近 40 年的手藝;也有像 HERMIT 特別揀選舊的「鉛字」和特製隨身活版印刷機,記錄場域前身為「永成印刷廠」的歷史;另外還有保留近百年老屋的堀川茶事,以「昭和檯燈」裝飾店面並重現昭和時代美感等。透過文字描繪,我們逐一尋找散落在蘭井街上的時空物件和街道氣息,深入探索街道的過去與未來。

交付|抵達遠方(reach the wonderland)
在 10 月活動期間,許多民眾慕名來到嘉義蘭井街及街區店家,並帶著刊物探訪每間店家。我們也很開心「嘉義美街圖鑑」獲得 VOGUE、La Vie、Shopping Design、MOT TIMES、500 輯等媒體報導,並榮獲 Shopping Design 雜誌 2024 Taiwan Design BEST100「在地文化新演繹」獎項,更希望未來到訪蘭井街的人們,能帶著「美物圖鑑」,踏查這條充滿故事的街弄,一起讓足跡從點到線,逐步連結出心中「美」的尺度。


credits
指導單位
嘉義市政府
發行單位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
辵辵計画
總策規劃
辵辵計画+木更 Mugeneration
設計統籌
大象設計 Elephant Design
刊物統籌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文字撰稿
吳倢妤、李佳芳、周彥語、湯侑宸、黃銘彰、劉子維
平面攝影
Rafael Wu
產業採訪
如此表達 espres:so
影像統籌
種種影像 Chung Chung Film
科技應用
OUOrange 一宇橙數位設計
蘭井街串連店家
SAGAS、露室茶館、樂豆先生 Mr.Lovebean、芋沺商行 & 芋沺菓子、咱台灣人的冰、三哥肉乾、木商珈琲 Moku shō、勝安中藥行 衛星串連店家|盛芳珍餅舖、劍虹菜刀行、秘氏咖啡嘉義店、堀川茶事、新華美西裝社、桃城豆花、魚刺人雞蛋糕嘉義店、HERMIT、スピード 速比多咖啡、海森、往前咖啡製作所 Forward Roasters、餘
特別感謝
昇億水電材料有限公司、嘉邑城隍廟、大慶製香廠、新日益竹器加工廠、弘義燈籠、陳正哲教授
圖片提供
嘉義美物圖鑑 LOST &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