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客戶需求|凝聚想像(get on board)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嘉義縣文化紮根,持續透過深入社區的藝文活動,帶動地方不一樣的文化浪潮,並希望吸引居民更認同自己的故鄉。2025 年,嘉義縣文化基金會期盼製作一本描繪嘉義縣 18 鄉鎮特質的專書,記錄嘉義縣當下獨樹一幟的生活樣貌。

確認合作|成為夥伴(team up)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很榮幸受到嘉義縣文化基金會之邀,攜手推出嘉義縣氣味書《嘉義 18 巡:氣味 Ka-gī Tsa̍p-peh-sûn: Khì-bī》。我們走訪嘉義縣 18 個鄉鎮,蒐羅 53 種土地上的氣息,邀請讀者閉上眼睛,用鼻子與舌頭引路,探索嘉義的氣(khì)與味(bī)。

前期調研|知識裝備(get ready)

為了細緻地貼近在地生活的日常片刻,我們從嗅覺感受出發,深掘蘊藏在這片豐饒土地中的氣味記憶。我們踏入海口、平原、淺山到森林多樣的風土環境,以及漁港、市場、廟宇、書店等生活場景,甚至走進當地居民家中的餐桌,細細體會各鄉鎮的獨到氣味,包含涵融海味的「鹹臊氣」(Kiâm-tsho-khuì)、根系緊緊相連泥土的「草仔芳」(Tsháu-á-phang),或是物產經烈火烤灼產生的「火燒氣」(Hué-sio-khuì),或是用時間重壓與作用的「發酵味」(Huat-kànn-bī)等。

策略發想|擬定路徑(map out)

匯聚各式各樣的氣味印象,我們以風土物產、食物料理、文化生活為主題編排內容,勾勒嘉義縣的生活輪廓。不僅以多元豐富的物產氣味,串聯起各鄉鎮的物產及相關產業,呈現從產地到加工的飲食文化;也透過家常料理談論食物氣味,翻開個人、家族,甚至是地方的故事;更邀請地方人物帶路,依循氣味主題路線,刻劃鄉鎮的人文生活。

書名中的『18 巡』,一方面是實地走訪 18 個鄉鎮的紀錄,另一方面,在台語裡『巡 Sûn』也有紋路、線條的意思,這本書想留下的不是地圖上的邊界,而是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如何在時間裡留下自己的印記。

執行|探險遠征(hit the road)

《嘉義 18 巡:氣味》書籍由設計師黃耀霆操刀設計,封面以大面積留白開展想像,讓無形的氣味觸動感官,邀請讀者在翻開書頁之前,先停下腳步、靜心感受。書籍設計融入了氣味,從封面到特別製作的香氛書籤,讀者只要輕輕摩擦紙面,就能嗅見屬於嘉義山林的野薑花香。書頁之間,攝影師凝住的光影、插畫家勾勒的紋理彼此交織,鋪展出既真實又充滿遐想的嘉義風景。

《嘉義 18 巡:氣味》循著四條氣味路徑依次展開,首先在「印象:好氣味」(Ìn-siōng: Hó-khì-bī),我們邀請各鄉鎮居民分享對於家鄉的氣味印象,蒐集 18 組記憶中鄉鎮氣味,建構對於居住的想像。

接著在「種塗:大豐收」(Tsìng-thôo: Tuā-hong-siu),我們蒐羅在沿海、平原、丘陵地帶、高山多樣的風土氣候中,各鄉鎮滋養出的物產風味,包含在太保溫室裡悉心照料,擁有如蕾絲細緻紋理與勻稱果形的「嘉義極光哈密瓜」散發的輕淡果香,以及長年在竹崎焙灶寮裡慢慢烘焙,逸散在空氣中的柴燻「龍眼」香。

「煮食:芳貢貢」(Tsú-tsia̍h: Phang-kòng-kòng)則用七道充滿情感的家常菜,品味七則在地故事。可以跟隨民雄七星藥局第二代藥師吳嘉文、吳至鎧父子,在「薄荷雞」香氣的餐桌旁感受清涼氣息;不妨也造訪新港奉天宮,停下來吃一碗已佇立在廟前 50 年的「新港生炒鴨肉羹」。

最後來到「走跳:好鼻獅」(Tsáu-thiàu: Hó-phīnn-sai),在七位地方人物的帶路下,用七組氣味當成指南針,指向有滋有味的生活。先是隨著台文作家鄭順聰回望民雄的氣味鄉愁;或在旅行作家下港女子的帶路下,走進海潮瀰漫的東石港,嗅聞那片土地獨有的鮮味。本書最後更有攝影圖輯,收攏嘉義縣隨四季更迭的土地風景。

交付|抵達遠方(reach the wonderland)

《嘉義 18 巡:氣味》邀請人們展開一趟以氣味為起點的地方巡禮,從書本出發,看見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何在日常裡活出自己的節奏。本書將陳列於嘉義縣內及全台各地的咖啡廳、藝文空間、圖書館,歡迎人們翻閱、分享,讓更多人透過這本書,感受嘉義的日常氣息。

credits
指導單位

嘉義縣政府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嘉義縣文化基金會、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出版單位

財團法人嘉義縣文化基金會

發行人

翁章梁

總策畫

陳尚雍

企畫

陳怡君、賴怡勲

編輯製作

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總編輯

黃銘彰

主編

李佳芳

執行編輯

吳倢妤

編輯協力

黃怜穎

美術設計

黃耀霆

撰稿

Su.Goii、王郁敦、李佳芳、侯寀薇、馬雨辰、張宜錚、莊子謙、郭芸甄、陳俞嘉 Scott Pasuya、黃怜穎、黃鈺婷(小鴨)

攝影

Rafael Wu、吳品萱、馬雨辰、陳俞嘉 Scott Pasuya、劉謙、賴韋勲、蘇玟羽

插畫

廖振堯 Nathan、RORO ROONi

文稿校對

薛景文

印刷

宏國群業股份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

鄭順聰